重庆税务交出2022年“成绩单”:“减负”规模超750亿元******
中新网重庆2月3日电 (田俊杰 陈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50亿元、惠及所有行业140余万户次市场主体、96%以上企业税费事项可网上办、纳税人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二……在重庆市税务局3日召开的全市税务工作会议上,2022年度税务工作“成绩单”出炉。
过去一年,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在重庆落地见效,发挥了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作用。
重庆市税务工作会议公布,重庆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50亿元,惠及所有行业累计140余万户次市场主体。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422.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76.9亿元,办理缓税缓费154.6亿元。
为了让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更便捷地从“纸上”落到“账上”,重庆税务部门坚持以数智赋能,升级改造征纳互动数据库和税企互动平台,2022年向超1000万户次纳税人推送税费支持政策信息。
此外,重庆市税务部门通过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扩大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范围等方式,助推重庆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为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227.5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重庆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税务部门在过去一年承担并全面完成了16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涉税改革事项,其中12项经验成果在全国推广。
围绕营造更优的税收营商环境,重庆税务部门持续拓展线上税费服务范围,“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达到233项,96%的企业税费事项可网上办理。同时,通过落实97项“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举措,加快建设智能化办税服务厅,推出存量房转移登记税费同缴,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办问协同,车船税全国联网信息查验等创新服务措施,办税缴费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税务局加快推进川渝税收征管服务一体化,与四川省税务局统一了7大类62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优化升级高竹新区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重庆市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服务拓展至52项,基本涵盖所有高频跨省税费事项,20项税费业务可“专窗通办”。(完)
谋划育人用人新战略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者:王稼琼(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党的二十大擘画光明未来,引领时代航程,指导实践伟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报告中的这些观点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汇聚英才,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双一流”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擦亮鲜明底色,传承红色基因,在固根基、补短板、强特色、提质量上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新时代新征程,北京交通大学要深刻认识和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足功夫、下实功夫,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主线,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谋划育人用人新战略,积极探索汇聚英才新路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多育人成就和拔尖人才,走出一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深化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
坚持“五育并举”,优化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学生评价机制改革,秉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综合动态评价的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提升师德师风,增强榜样效应。以抓顶层设计、抓决策部署、抓组织协调落实主体责任,以学理论、学“四史”、学楷模把稳思想航标,以讲师德、讲校史、讲警示铸就交大师魂,加快形成尊师重教新风尚。
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对标科教兴国战略,形成价值培育塑造的“导引器”和“增幅器”,坚决打好铸魂育人阵地战,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交大智慧和交大力量。
聚焦国之大者,发挥学科特色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我们要充分彰显学科特色优势,完善学科整体布局。紧紧围绕前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一流学科群建设,形成具有良好学科生态的相互支撑、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和结构,为人才培养建立坚实稳固的学科基础。
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在打造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拔尖创新型、卓越复合型、行业创造型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浓郁创新氛围。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弘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优良传统,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主动肩负起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的光荣使命。
通过聚焦“国之大者”,加快形成人才孕育成长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坚决打赢人才培养主动战。
着眼长远大计,彰显人才育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加强统筹谋划。始终心怀人才建设这一长远大计,主动作为,率先布局,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坚持“广纳群贤、人尽其才”,以“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富有活力”为目标,打造优秀人才的“蓄水池”和“磁吸石”。
坚持“育引并举”,丰富载体平台。大力创新“育引并举”的方式方法,构建“校—院—学科”三级联动的人才引育体系,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与聚集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进一步拓宽视野,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创设校内外相互联动、国内外相互交流的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为教师搭建起业务培训、素质提升的高端平台。
坚持“系统管理”,打造优质团队。从系统观念出发,不断创新人才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激励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着力锻造锤炼一支能够支持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支撑引领行业发展、发挥交大优势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交通领域世界一流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优化人才育引的“驱动器”和“调节器”,打响队伍建设攻坚战,以高素质人才助力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05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